[鼠眼观市]从银行股看“二八转换”

在信贷大跃进的2009年,我曾多次提到银行天量放贷后的坏账隐忧。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里,16家上市银行里竟有14家进行了融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然而,这似乎仅仅是一个开始。新年伊始,刚刚通过IPO捞到2000亿的农行就提出了500亿的次级债发行计划,刚刚发行H股圈到两百多亿的民生银行又抛出了超过200亿的定向增发方案,刚刚配股获得180亿的兴业银行也通过了发行150亿次级债的议案。虽然这三项再融资都不是直接面向A股股民,但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却是——国内银行的黑洞到底有多大?金融危机中,欧美银行纷纷倒闭破产的景象会发生在国内银行身上吗?

在这个特殊的国情和体制下,“银行破产”这样的事情确实不太可能发生,至少暂时看起来是这样。但是,这不意味着这些银行股的股东不会为此付出代价。银行的问题都是“钱”的问题,有钱就能摆平任何问题,于是A股、H股的大大小小的股东们就糊里糊涂地一次次掏自己的腰包去填补这些银行的沟壑。就算有部分资金坚持看好银行股,但如果这些资金都消耗在无穷无尽的配股、增发上以后,我们还能指望谁来推升它们的股价?

银行股的基本面状况,正是大多数权重股的真实写照。很多人把权重股和中小盘股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归因于流动性不足,这是一方面的原因,但这只是外因。更重要的内因是,它们处于前景黯淡的传统行业或夕阳产业,它们的基本面有着这样那样的隐患,它们无休止地圈钱却几乎不回报股民。一个反例是,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也是权重股,但身处政策大力扶持的高铁板块,基本面增长确定,也没有莫名其妙的圈钱计划,所以在过去半年里获得了几乎翻番的涨幅。可见,只要有故事可讲,只要没业绩隐患,只要不用圈钱来伤害股民,权重股的表现也可以不逊于中小盘股,并不怕吸引不到炒作的资金。相反地,以银行、地产、钢铁为代表的大多数权重股,没故事,有隐患,还老伸手向市场要钱,绝不可能得到主流资金的持续青睐。

随着牛市的第二浪调整接近尾声,转折将随着春天的脚步一起到来。面对下一波行情,规避已经爆炒透支价值的中小盘题材股是正确的,但如果抱着“二八转换”的幻想不假思索投入银行、地产、钢铁这类板块,则无异于饮鸩止渴。蓝筹股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其中既有政策扶持、增长确定的中小盘二线蓝筹股,也有前景黯淡、圈钱不止的伤心权重股;前者是我们的朋友,后者则是我们唾弃的对象。即使真有“二八转换”,持续性的机会也只会出现在以二线蓝筹股为主的有故事、有预期的低估值成长股上;至于银行、地产、钢铁之流,还是让股指期货里的大鳄们折腾去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