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眼观市]谁在证明自己比市场更聪明?

本周上海证券报上有一篇流传颇广的文章,叫《没人能证明自己比市场更聪明》,作者是哈尔滨某金融研究所所长田立。这实际上是一篇讨伐当前谢国忠、叶檀等风险警示者的“檄文”——正如搜狐证券频道首页上推荐此文时所用的那个更具煽动性的标题——《请谢国忠叶檀们给予股市起码的尊重》。其中有两段关于信贷激增的论述:

实际上,所谓“流动性泛滥推升股市”的观点本来就站不住脚。谢国忠曾经说美国的股市行情是因为美联储印发了过多的美元,使得泛滥的流动性必须寻找投资渠道的结果。但这里有个疑问:如果美国的市场真像某些人说的那样,预期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的话,对投资者来说是为资金寻求安全的场所重要呢,还是寻求投资渠道更重要呢?显然应该是前者,股市投资甚至连次优都算不上。因为即使投资到大宗商品指数上也比投资股票强,如果市场真的预期美国经济将进一步加速下滑的话。可现在的情况是股市活跃,说明反弹是预期的结果,而非流动性泛滥所致。

但中国的信贷上升真是推升股市的幕后之手吗?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增长的信贷并不会直接流入股市,因为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是得不到这部分资金的,比较可信的途径是通过增加投资者收入而流入股市。但即使投资者收入增加了,就非要投资吗?要投资就一定要改变预期而投到股市上吗?这种非此即彼的逻辑,早在托宾剖析凯恩斯总需求理论时就已经被摒弃了,想不到时至今日仍是我们某些评论家的思想起点。

不知大家看过这些文字后作何感想?扑哧一笑——至少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这样。

这位田所长一面声讨“非此即彼”,自己的论述却完完全全是“非此即彼”:

1. “对投资者来说是为资金寻求安全的场所重要呢,还是寻求投资渠道更重要呢?”——每个市场中总是既有激进的投资者,也有保守的投资者,每一类投资者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而在流动性增加时,激进的投资者可操纵的资金随之增加,进入“不安全”的股市、期市的资金当然也就更多了。

2. “但即使投资者收入增加了,就非要投资吗?要投资就一定要改变预期而投到股市上吗?”——道理跟上面所说的一样,这里不再重复。

3. “增长的信贷并不会直接流入股市,因为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是得不到这部分资金的”——田所长难道不知道,股市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就是大量公司企业的闲散资金吗?除了专业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从银行拿到贷款的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大肆进军股市、期市、楼市,这样的事情在上一次大牛市中司空见惯。

可笑的是,这样一篇漏洞百出、完全没有逻辑的文章,居然出自堂堂一位大所长之手,并且还能堂而皇之地刊载于最权威的上海证券报上。如果这位所长的专业水平没有问题,我们就只好怀疑其背后的利益动机——正如2007年下半年,众多名嘴儿一齐为疯牛唱赞歌一样。

关于信贷激增的问题,我想我有必要在这里把具体的数字列举出来:据媒体报道,2009年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超过6万亿,或许逼近7万亿大关;而在“适度从紧”的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4.91万亿;被视为“流动性泛滥”的2007年,全年新增贷款3.63万亿;2006年则只有3.18万亿。也就是说,仅仅半年时间,市场中新增的钞票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甚至可能已经超过2007年和2006年的总和。

如果下半年银根稍稍收紧一点点,再考虑到IPO的放行和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寒冬,当前房市、股市的回暖还能坚持多久?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原油价格已重拾跌势,道琼斯指数、伦敦有色金属价格都在高位盘整多日后开始逐步回落。A股市场还能独善其身吗?至少,近半年来受金属价格上涨刺激而牛劲十足的有色金属板块恐怕有危险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