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孟尝君

硝烟弥漫的战国时期连年战乱,于是各国一些颇有实力的贵族都喜欢网罗大量的门客帮自己做事,以抵御内部的政敌和外国的侵略。这些门客因为大多终日吃白饭,因此又被称为“食客”,据说这就是中国“饭局文化”的起源。不过那时这些食客还有个文雅的称谓,叫做“士”,而收养食客就叫作“养士”。养士最有名的便是被称作“战国四君子”的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贾谊曾在《过秦论》中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确然不假,这四君子在势力鼎盛时门下食客都超过三千人,是任何国君都不敢小视的“霸权力量”。

孟尝君田文是四君子中最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他出身坎坷,从小便显露出雄辩之才。他长年担任齐相,权势显赫却也几起几落,甚至曾被逼得对齐国倒戈相向。他收养数千门客,因此“世皆言孟尝君能得士”。后人对他亦是毁誉参半,千年后王安石便曾在《读〈孟尝君传〉》中说“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真实的孟尝君,慷慨大方,小有才华,却常常有点傻得可爱,肚量也不够大,但又总能“因人成事”而化险为夷。

田文从一出生就开始历经坎坷。他的父亲田婴曾为齐国立下了赫赫功勋,地位显赫,而他的母亲只是田婴的一名地位卑贱的小妾。田文生于五月五日,那时有一种说法,“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所以田婴要这小妾别养活这孩子。没想到田文的母亲不听话,还是偷偷把他养大了。田文长大后有一天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他父亲非常恼怒,对他母亲说:“我叫你扔了这孩子,你怎么竟敢把他养活?”田文赶紧给父亲叩头,说:“您为什么不让养活五月生的孩子呢?”田婴说:“五月生的孩子,长得跟门户一样高后会害父害母。”田文反问:“人是受命于天,还是受命于门户?”田婴沉默不语,田文便继续说道:“如果人受命于天,那您又何必担心呢?如果受命于门户,那您只需要加高门户,便长不到那么高了。”田婴无言以对。能把官场中磨砺了数十年的田婴这老油条问得哑口无言,可见这孩子确实有灵气。

一段时间以后,田文又找机会跟他的父亲闲扯:“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说:“是孙子。”田文接着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说:“是玄孙。”田文又问:“玄孙的孙子又叫什么?”田婴说:“我不知道了。”于是田文说道:“您做齐国的宰相已经历任三代君王,齐国的疆土没有扩张而您的家里却积累万金,门下却没有一个贤能之士。我听说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现在您的姬妾可以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却连粗布衣裳也穿不起;您的仆人可以有吃不完的饭食肉羹而贤士连槽糠也吃不饱。现在您积累家产想要留给后世根本不知是谁的人,却忘了国家日益衰落,所以我很不能理解。”田文这番机智的谈话让他的雄辩之才给父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田婴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田文的名声便渐渐地传遍了各诸侯国。后来竟发展到各国都派人来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已经是四十多个孩子的父亲的田婴也只得迫于舆论压力答应下来。于是在田婴去世后,田文便继任了父亲的爵位,这就是孟尝君。

孟尝君的封地在薛邑。他在门下招揽了大量的食客,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几千食客无论贵贱都和孟尝君自己吃同样的饭食。有一次,孟尝君晚上宴请一位宾客,有个人遮住了烛火,那宾客很恼怒,认为自己的饭食肯定不如孟尝君的好,摔下筷子便要走人。孟尝君于是起身把自己的饭食端到客人面前与他相比,那宾客见孟尝君果然和自己吃的一样,羞愧地无地自容,竟当场拔剑自刎。这事儿传开以后,归顺孟尝君的人便越来越多,大家都认为孟尝君看得起自己。

秦昭王听到了孟尝君的名声,便派人来请他入秦,说要拜他为相。然而孟尝君带着一大帮子门客到了咸阳以后,秦王又听别人说孟尝君是齐人,就算做了秦相肯定也要为齐国打算危害秦国,于是反而囚禁了孟尝君,准备杀掉他。孟尝君为了脱身,就派人去找秦王的宠姬求情,而那个宠姬要孟尝君送他一件狐皮袍子才肯答应。孟尝君本来有一件价值千金天下无双的狐皮袍子,但是一到秦国就献给了秦王,怎么办呢?正好孟尝君门下有一个善狗盗之人,半夜潜入秦宫中偷出了狐皮袍子,送给了秦王的宠姬。于是那个宠姬便在秦王面前为孟尝君美言了几句,秦王一时头脑发热,就放掉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立刻连夜离开咸阳,改名换姓混出关去。这时秦王后悔了,又派人去追他。孟尝君半夜到了函谷关,按照规定要鸡鸣后才能开关通行,眼见追兵已近,孟尝君手下有一个人便学鸡叫,骗开了关门,使大家得以顺利逃出。这便是大家熟知的“鸡鸣狗盗”的故事,它也成了千年后王安石贬低孟尝君的把柄。

孟尝君经过赵国时,平原君赵胜对他很礼遇。然而赵国有人见到孟尝君后嘲笑说:“开始以为孟尝君是个魁伟的大丈夫,没想到只是个瘦小的男子罢了。”孟尝君似乎很忌讳别人嘲弄他的身材和长相,听了这话后竟和随从的门客跳下车来砍杀了几百人,灭了赵国的一个县后才离去。

孟尝君犯糊涂的大事是不少的。他做齐相时,曾派一个叫魏子的人帮他去收自己封邑的租税,结果那人去了三次,一次也没把租税收回来。孟尝君问他为什么,魏子说:“有一个贤能之人,我私下借您的名义把收来的租税赠给了他。”孟尝君气极,便赶走了他。几年之后,有人向齐湣王造谣说孟尝君谋反,齐王信以为真,孟尝君吓得赶紧逃走了。这时那个受魏子赠送租税的贤人亲自上书齐王担保孟尝君没有造反,甚至在宫门外引刀自刭,以死来证明孟尝君的清白。齐湣王震惊,调查后发现孟尝君果然没有造反,便召回了他,但孟尝君推托有病,回薛邑养老去了。

后来齐湣王灭了宋国,日益骄横,又想除掉孟尝君。孟尝君逃到魏国,被魏昭王任命为相,并联合秦、赵、燕三国伐齐,大破齐国,逼死了齐湣王。齐襄王即位,害怕孟尝君,便再次亲近他,仍旧把薛邑封给他。

关于孟尝君还有一个小故事。当初孟尝君做齐相的时候,有个叫冯驩的人穿着草鞋来求见他。孟尝君问:“先生远道而来,有什么指教吗?”冯驩说:“我听说您喜欢养士,所以来混口饭吃。”孟尝君便把他当作下等食客对待。然而过了几天,冯驩便敲打着自己的剑唱起歌来:“长剑啊,咱们回去吧,这里没有鱼吃。”孟尝君听说后,就让管事儿的给他中等门客的待遇。然而过了几天后,冯驩又敲打着剑唱歌:“长剑啊,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啊。”孟尝君只好又给他上等门客的待遇。不料过了几天,冯驩还在敲打着剑唱歌:“长剑啊,咱们回去吧,没办法养家啊。”孟尝君很不高兴。

过了一年后,冯驩始终没有什么表现出什么过人之处。孟尝君门下养了几千食客,光靠自己的俸禄是没法维持这巨大的花销的,所以他在自己的封地薛邑放了许多债,靠收利息维持家用。然而这一年薛邑收成不好,借贷的百姓多数没能力还利息,孟尝君对此很忧心,不知道该找谁去收债。最后他想到了冯驩,便请求冯驩代自己去薛邑收债。冯驩到了薛邑后,把向孟尝君借债的人召集到一起,一共索要到了十万利息钱。然而他没把这钱送回去,却酿了酒,买了肥牛,要所有能还利息和不能还利息的人都来,杀牛置酒宴请他们。酒足饭饱之后,冯驩告诉他们:“孟尝君借钱给大家,是为了让大家有资本做生产;之所以收债,是为了养活门下的数千宾客。现在富裕的人约定日期还债,贫穷无力还债的人我把债券当众烧掉。有这样的封邑主人,大家日后怎么能背弃他呢?”于是在坐的人都对孟尝君感恩戴德。

孟尝君听说冯驩烧掉债券,非常气愤,责问他:“我就靠着这放贷的利息养活门下的几千食客,现在你收了钱却宴请他们吃喝,还烧掉债券,我们可怎么维持生计?”冯驩说:“我宴请借贷之人是为了查清谁富裕谁贫穷,富裕的约期还债,贫穷的就算追债十年也还不上,反而使国君认为您贪财好利不爱惜百姓。我这是为了让薛地的百姓信任您,为您挣个好名声啊!”但是孟尝君还是想不开,对冯驩很恼怒。

后来齐王受了秦、楚的蛊惑,认为孟尝君名高其主,独擅大权,便罢免了他。门下的食客们见孟尝君失势,都离开了他,这时只有冯驩还留在孟尝君的身边。他告诉孟尝君:“给我一辆车让我入秦,我可以让您更加显贵,封邑更加宽广。”孟尝君便派他去了秦国。冯驩到秦国后面见秦王,说:“大王知道齐国罢免孟尝君的事吗?”秦王说:“听说了。”冯驩说:“使齐国受到各国敬重的人,正是孟尝君。现在齐王听信谗言罢免他,他心里怨恨,必然背离齐国。若他背齐入秦,则齐国上下的所有状况都可以被大王掌握,您便可以轻易地得到齐国所有的土地。请您赶快派人准备厚礼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可失掉时机!如果齐王醒悟过来,重新起用孟尝君,则鹿死谁手就难以预料了。”秦王听了非常高兴,赶紧派使者带着十辆马车和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而冯驩则先行告辞秦王回到齐国,又游说齐王:“我听说秦王派使者带着十辆马车和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孟尝君不去倒也罢了,若去了则天下归秦,齐国就危险了。大王何不趁着秦国使者未到,恢复孟尝君的官职,并增加他的封邑来表示歉意呢?如果这样做了,孟尝君必然会高兴地接受,这样便可以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霸的野心。”齐王于是幡然悔悟,重新任命孟尝君为相,又给他的封地增加了千户。秦国使者听说孟尝君又恢复了齐国相位,只好回去了。

见孟尝君恢复了权势,以前离开他的食客们又纷纷回来投奔他。孟尝君对冯驩感慨道:“我喜好宾客,从来不曾亏待他们,然而三千宾客在我失势时竟一夜之间都背我而去。现在我靠着您的帮助恢复了权位,他们有什么面目回来见我呢?如果有再回来的,我一定要唾他的脸羞辱他。”冯驩听后,劝孟尝君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世事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见过赶集的人吗?早上的时候,他们争相涌入市集;日暮之后,路过市集却头也不回。不是他们喜好早上而厌恶日暮,只是因为他们想要的东西集市里已经没有了。所以,您不能因为失掉官位时宾客们离你而去而怨恨他们啊,希望您向从前一样厚待他们!”孟尝君听后大为惭愧:“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听了先生这番话,我岂敢不悉心奉教?”

据《史记》中说,孟尝君死后,薛邑有许多凶暴桀骜的人,原因是孟尝君生前招来了大量食客,无论是流亡的还是有罪的人都一并收容,由此迁入薛的奸邪之人竟有六万多家。司马迁据此说:“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孟尝君一生历尽荣辱,以养士而闻名于世,却落得“好客自喜”之名,可悲可叹!

《漫话孟尝君》有一个想法

  1. 写的不错,可以发表在中学语文读本上!
    看来姓孟的是会养士不会用人,也难怪王安石不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