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基金经理几乎异口同声否认他们在制造蓝筹泡沫。‘在泡沫没有破灭之前,谁也不知道是否存在泡沫。’一位基金经理引用格林斯潘的名言来进行反驳。”
不过,我倒是觉得,格林斯潘的这句话并没有揭露问题的实质。泡沫为什么可以成为泡沫呢?其实是因为,“在泡沫没有破灭之前,谁也不肯承认存在泡沫。”
在泡沫破灭之前,每一个市场的参与者都尽情地享受着泡沫带来的财富增值的快感。哪一个泡沫上的舞者愿意承认自己脚下踩着的是虚无缥缈的泡沫呢?参与泡沫的人总是希望财富的盛宴尽可能地延长,还希望尽可能多的人加入这场盛宴,以便让他们为吃进自己肚里的山珍海味买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人们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自欺”,二是“欺人”。
自欺,是为了不让自己早早退场,以免错过了宴席里的最后几道菜;然而最后几道菜往往不是美味佳肴。欺人,是为了拉拢更多的人入伙,以使自己能够在散席前更容易地溜之大吉;然而自己最后往往成了供别人溜走的垫脚石。
从“价值回归”到“价值挖掘”,从“价值重估”到“价值透支”,往年积下的老本吃光了,今年的收成吃光了,连未来几年的产出也提前预支了。在“资金为王”的原则下,一切约定俗成的法则都可以被蔑视,被践踏。资金每创造一个神话,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填补神话背后的深坑;而要吸引更多的资金来参与盛宴,就得创造更多的神话。
这就是所谓的“赚钱效应”。然而,赚钱效应也可以随时转化成“赔钱效应”。普通投资者永远是被贪婪和恐惧左右的羊群,他们的盲从会将股市里的上涨趋势或者下跌趋势无限地放大。一旦“恐惧”对“贪婪”占了上风,那就会逐渐变成:“在泡沫开始破灭以后,谁都承认曾经存在泡沫。”
泡沫上的舞者,还有多少空间可以挥洒?吹弹欲破的泡沫,还有多少重量可以承载?
在泡沫上跳舞,更接近天使,还是更接近魔鬼?
无视绝对值 只看加速度
巴菲特说:”在人们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在人们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境界,那就人人都有”赚钱效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