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招商证券和中国重工的“中签惊魂”后,我再也不敢申购大盘新股。果然,其后北车和中化的惊魂程度更胜一筹。直到本周,西电终于撕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实现了万众期待的上市首日破发。
面对这一市场化改革后的必然结果,本周末我却看到复旦的知名教授谢百三在其博文《从中国西电破发谈起》中直接否定新股市场化发行,原文如下:
市场化发行,必定是高价发行,一是人民币未自由兑换,国内热钱多;二是“大小非”、限售股未全流通;市场价必然比美欧高得多。在上述二条件不具备时,即中国股市不是真正的市场化股市,却非要搞市场化的发行,必然是荒唐、荒谬、极不合理的。上市公司圈走几倍的钱,乱投新项目,乱发高工资;而其他上市公司则无资格上来;而把套牢的风险留给弱势群体老百姓。应该参照美欧方式,规定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范围发新股。即使一级市场的收益高些,钱还在股民手中,早晚还得进一、二级市场的。
此话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然而细细一想便可发现,谢教授绝非同情打新被套的“弱势群体老百姓”,他不过是在冠冕堂皇地维护上市公司和券商的利益而已。
诚然,谢教授说的没错,在“大小非”、限售股未全流通的前提下,市场化发行价格必然畸高。但是,解决之道绝不能是重回“窗口指导”的计划经济老路,而应该进一步加强市场化!这里我说的“进一步”,就是缩短甚至取消网下配售机构和公司原股东的限售期。只有让新股一上市就面临足够充分的多空竞争,才能有效约束询价机构肆无忌惮的高报价。
当然,作为谢教授所代表的券商、上市公司等利益方,肯定不希望这一点成为现实。如果新股一上市就面临全流通后零成本大小非的威胁,机构和散户将再也不敢像现在一样轻易申购任何一只股票。不要说现在动辄六七十倍的发行市盈率难以维持,就连过去窗口指导下二三十倍的市盈率也岌岌可危。到那时,新股价格将会真正市场化,真正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对大多数指望靠着股市“脱贫致富”的大型国企来说,这个“内在价值”可能仅仅是10-15倍市盈率,甚至更低!
所以,谢教授们才会在高价发行受到质疑时,假惺惺地打出维护“弱势群体老百姓”的幌子,吹嘘能够勉强保住二三十倍发行市盈率的“窗口指导”。其实,他们只是在看到富日子过不下去后,退而求其次想要保住“小康”而已,以免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后,落得个连锅也揭不开的下场。
可惜,对于新股发行这一牵涉多方利益的香饽饽来说,真正惠及散户的政策注定是难以顺利降生的。可以预见,本周五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研讨会最终很可能沦为一场走秀,我们的一级市场仍将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此时此刻,我们小散户所能做的事情只有明哲保身,对下周的中国一重,以及今后所有高价发行的大盘股坚决说“不”。
“我们小散户所能做的事情只有明哲保身,对下周的中国一重,以及今后所有高价发行的大盘股坚决说“不”。”
同意,我是上次北车1%的新股收益后就再没有申购过6字头的大盘股。